315消费者权益日,危机公关怎么做?经典案例告诉你!
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了,如遇品牌问题被曝光应该怎么做呢?
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有5项原则,分别是承担责任原则、真诚沟通原则、速度第一原则、系统运行原则、权威证实原则。
这个5项原则是由被誉为“危机公关第一人”、知名危机公关专家、关键点公关董事长游昌乔先生倡导提出的。
下面我们就结合经典案例,来介绍这5项原则,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其中的原理。
海底捞危机公关解读
2017年8月,法制晚报的媒体记者卧底海底捞暗访,发现后厨老鼠四窜、还存在火锅漏勺掏下水道、扫帚簸箕与餐具一起洗等问题,消息一出在网络中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海底捞是国内餐饮行业中的标杆企业,卫生问题一经曝光,再极致的“海底捞式服务”也拯救不了它轰然倒塌的形象。
但是与其他企业的危机公关不慎会引发二次危机不同,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不但成功挽回了海底捞的声誉,而且还因为态度端正、处理真诚而广受赞誉。
业内人士将海底捞的危机公关策略概括为:锅我背、错我改、员工我养。
01速度第一原则
熟话说:当真相还未穿上鞋,谣言已经跑遍世界。因此企业发生危机后,应迅速反应,把握住“黄金时间”,否则待不实消息占领舆论高地时,再去应对将非常被动。
而海底捞的危机公关的处理速度之快让人反应不过来。在危机爆发后大约4个小时的时间内,海底捞就发布了道歉声明,在发布声明后不到3个小时内,就告知于众其确定的处理方案。完全抓住了危机公关管理的“黄金时间”,控制了舆情的漫延趋势,把控了舆论的话语权。
一般来说,为了阻止消息的裂变式的扩散,危机处理最好在最初危机爆发的12-24小时内 ,而12-24小时也就是俗称的“黄金时间"。
02真诚沟通原则
海底捞在危机公关管理时,除了在时间上做到少时、快速,还在问题处理的态度上做到了真诚。
危机一曝光,海底捞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,确定问题属实后立马承认了媒体所曝光的都是事实,并主动承认错误。
其实在危机爆发后,受众关心的并不是谁的责任,而是作为消费者自身的利益。一个充分尊重消费者、考虑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必然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。因此只有从受众的利益出发,方可保证受众对企业的信任度。
03承担责任原则
与有些企业找“临时工”背锅不同,危机爆发后,海底捞首先表明责任由董事会全程承担,接着公布了后续整改的负责人职位、姓名、电话、事件最新进展的信息获取渠道,让危机整改变得透明化。这对遏制危机的进一步传播,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这一态度,不仅快速取得了网民的广泛信任与好感,而且,还安抚了公司员工,凝聚了企业内部人心,可谓一举两得。
04系统运行原则
在逃避一种危险时,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,绝不可顾此失彼。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,创造性地解决问题,化害为利。
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:(1)以冷对热,以静制动;(2)统一观点,稳住阵脚;(3)组建班子,专项负责;(4)果断决策,迅速实施;(5)合纵连横,借助外力;(6)循序渐进,标本兼治。
这里强调一下第(5)点和第(6)点,当危机来临,应充分和政府部分、行业协会、同行企业及新闻媒体充分配合,联手对付危机。
海底捞在危机曝光后,立马感谢媒体监督,维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。在之后的危机处理中,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处理动作与结果。
另外,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,需要在控制事态后,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,对症下药,谋求治“本”。
在危机平息后,海底捞并没有停止行动,而是更进一步,积极展开透明厨房活动。这种将自己置身群众广泛监督下的改正做法,极大的加强了食客对海底捞的信任。
05权威证实原则
为了消除粉丝及各方的担忧和疑虑,海底捞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自身各个角落的卫生进行全面排查,彻底杜绝类似问题的二次发生。
危机发生过后,海底捞依然门庭若市。可见,海底捞不仅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重大影响,反而成功地危中取机,赢得了网民的赞誉、食客的信任、内部员工的信赖。
品悦橙小编觉得公关危机往往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,抓住机会,处理得当,反而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品牌宣传。